线索依赖性学习(Clue-Dependent Learning)
经典(巴甫洛夫)条件反射。与相关人物、地点与事物(外部/内部线索)再次接触成瘾物质会触动快乐-痛苦的天平,除此以外,接触与该物质相关的线索也会触动天平。
在条件性线索消失后,大脑的多巴胺水平会降到基线水平以下(在没有任何奖励的情况下,大脑也会释放一定量的多巴胺,以保持精神振奋),从而驱动我们继续寻求奖励。当多巴胺水平低于基线水平时,人们会产生渴求,继而通过有目的的活动来获取奖励。
Note
我想到《绝命毒师》里面小粉的女朋友 Jane,她之前是个瘾君子,在父亲的敦促下参加戒毒会很久了,都没有复吸,但在遇到小粉之后又复吸了,应该是接触到了与毒品相关的人物(小粉)、毒品本身(小粉制毒)、吸毒设备(小粉本身也吸毒),所以这些线索又唤醒了她成瘾期间的高多巴胺反应,重新产生欲求。
她最后也死于此,她的父亲因为心碎也导致了一场空难,并不是所有成瘾都能带来如此灾难的后果,但任何对中立状态的挑战都会有代价。
线索依赖性学习(Clue-Dependent Learning)是一种学习策略,其核心在于通过特定的线索或提示来增强记忆的提取和巩固。
关键概念与机制
-
线索的作用
- 外部线索:如环境(特定地点、气味)、视觉提示(笔记、图表)、听觉提示(背景音乐)等。
- 内部线索:如情绪状态(学习时的专注或焦虑)、身体状态(疲劳或清醒)、语言关联(关键词、比喻)等。
-
记忆提取的依赖性
- 学习时的线索会与信息形成情境依赖性记忆(Context-Dependent Memory)。例如,在某个房间学习的内容,可能更容易在同样的环境中回忆。
- 状态依赖性记忆(State-Dependent Memory):如果学习时处于某种特定心理状态(如兴奋、放松),回忆时若能重现该状态,记忆效果会更好。
-
关联性学习
- 线索依赖性学习常与联想记忆(Associative Learning)结合,通过将新信息与已有线索(如关键词、图像)绑定,提升记忆效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