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PTSD患者的4F反应
4F 类型包括什么
战 Fight:自恋型
- 形成机制:受到父母自恋式的期待,加入父母的阵营霸凌其他家庭成员。
- 表现
- 认为权力和控制能带来安全感,使用过愤怒和蔑视控制他人
- NPD
- 解决办法:认识到自己不是世界的中心。
逃 Flight:强迫型
- 形成机制:家庭里被蔑视和打压的孩子,“替罪羊”,产生低自尊感,常常会形成强烈的不配得感。
- 结果:幸存者会产生强迫性重复 (Repetition Compulsion) 或重演 (Reenactment),会不断和伤害自己的人生活在一起。
- 表现
- 强迫完美,认为只有完美才能带来爱。
- 左脑解离:指通过不停的思考让自己不去注意潜在的遗弃痛苦,通过过度思虑来克制潜藏的痛苦。
- 内省倾诉 & 自我同情的哭泣
- 无头苍蝇 (Chicken-with-its-head-cut-off)模式,恐惧和焦虑驱使他们忙于各种琐事,毫无头绪地忙碌,仿佛忙碌本身才是最重要的事。
僵 Freeze:解离型
僵反应,也被称为伪装反应,往往表现为幸存者躲藏、孤立自己和避免与他人接触。社交关闭模式。
- 形成机制:家庭中被忽视的孩子,完全没有得到关注和照顾的孩子,会出现一种麻木和解离的状态,在社交场合感觉焦虑和排斥。容易出现成瘾,恋物癖等等。
- 表现
- 右脑解离(典型解离)作为防御措施,解离自己的情绪和感受,避免任何社交活动。
- 康复过程中面临的挑战
- 社交关系单一,很少积极社交关系
- 缺乏动力去尝试理解童年创伤的影响,倾向于把恶性内在批判(Vicious Inner Critic) 的完美主义要求投射到别人身上,而不是自己身上。
- 难以否认自身生活方式,比[[#逃 Flight:强迫型]]改变难度还要大
讨好 Fawn:关系依赖型
关系依赖型的人需要明白,过度倾听会使人丧失自我。
- 形成机制:自恋类型父母扭曲了与孩子的关系,亲职化的孩子,需要关照父母的需求;而父母则表现得像黏人、任性的孩子。高敏感孩子通过压抑自己需求讨好父母获得关注。
- 后果
- 可能遭遇性剥削
- 取悦她人,丧失自我边界
- 基于创伤的关系依赖症
4F 反应特性
4F 反应的积极特性
4F 反应的消极特性
从积极到消极的 4 F 反应变化路径
- 战类型:自信果敢↔霸凌
- 逃类型:效率↔过度驱动
- 僵类型:平静↔畸张症 (Catatonia)
- 讨好类型:助人↔被奴役
4F 反应对依恋和安全本能的歪曲
混合创伤类型
[[#战 Fight:自恋型]] - [[#僵 Freeze:解离型]]类型
战-讨好类型的人对应“迷人的霸凌者”。这种类型结合了两种截然相反的人际关系类型——自恋型和关系依赖型。然而,战-讨好类型的核心往往是对特权感的自恋。
[[#逃 Flight:强迫型]] - [[#僵 Freeze:解离型]] 类型
逃-僵类型是最缺乏人际关系、最分裂的类型。这类人偏爱自给自足的孤立所带来的安全感。有时这种类型会被误诊为阿斯伯格综合征。
[[#战 Fight:自恋型]] - [[#僵 Freeze:解离型]] 类型
战-僵类型的人是隐性或消极的自恋者。他们要求事情按照自己的方式发展,但对人际交往没有兴趣。